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管理 >>  正文
地理与环境教研室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公开课活动
发布人: |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9日

20221116-18日,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地理与环境教研室教师张勇结合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在工科楼A201分别面向2020级环境工程专业和2020级地理科学同学开展了《环境学》课程实习思政示范公开课教学活动。

 在三次公开课分别讲解了《环境学》课程实习中汽车尾气,课程融合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中的“法治”:《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章第三节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中关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等规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2020年实施国六标准;汽车尾气检测制度和汽车尾气排放合格证制度,限期淘汰黄标车。(2)指导方针文件: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针对移动污染源要采取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等措施,部分城市控制汽车保有量和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3)国家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之一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动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全面加强汽车产业链的升级。(4)国家战略安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方针,购车补贴、试点城市及牌照上牌等方面的措施,推广天然气汽车、乙醇汽油汽车、电动汽车等。

在大气环境问题内容部分融合了(1)指导思想:20185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指出“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实现从“雾霾重重”到“蓝天常在”,尤其是2022年的“冬奥蓝”。(2)十九大报告:“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3)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价值观:国家针对大气质量,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所实施的“AQI日报”制度;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警报系统,城市发展空气质量督查考核思想;城市管理的“三通一改”指导思想,进行“国家文明城市”建设评比。

在水体环境问题内容部分融合了(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3)实施“河(湖)长制”水体管理措施:加大“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整治。(4)国家指导方针与相关规定,倡导法治,倡导产业升级,倡导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国家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贯彻“节能减排”和“达标排放”指导思想,征收水污染税;(5)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价值观:建立市区河流景观公园,提升人民居住休闲娱乐环境,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实现文明城市建设。

通过课程的教学,实现思政内容有机融合与理论知识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提供了精神支持。